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:小玉的味蕾大評比!

嗨嗨,大家好!小玉我又來了~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「酸菜魚」,說真的,我也超愛啦!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「刁民酸菜魚」與「踏輕酸菜魚」,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。

首先,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,像是初春的微風,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。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,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!

而對於刁民呢,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,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,超有古早味!魚肉部分也很扎實,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。

不過說到口味選擇,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,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,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~

什麼是酸菜魚?

高雄踏輕酸菜魚推薦 》酸菜魚的鮮美之旅:每一口都是享受

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,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!

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!起源於渝派川菜,滋味獨特,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。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!

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,流程是真的複雜,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,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!

鮮魚: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,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,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。
酸菜: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,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!
湯頭: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,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。

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,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

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「刁民酸菜魚」與「踏輕酸菜魚」,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,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!

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...嘻嘻,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!趕緊繼續看下去吧~

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

高雄踏輕酸菜魚推薦 》酸菜魚的鮮美之旅:每一口都是享受

 

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,自己烹飪,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,交給他就對了,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,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!

 

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

首先,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!一開始喝,有點點的酸味,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,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!嘻嘻,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,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。我以前吃過的酸湯、酸菜魚比起來,這家真的是更耐吃!💕

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,只有用鹽,超級天然的啦!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,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,超級無敵好喝!💕

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、辣、鹹、油的口感,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,對我來說超級好吃!

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

再來說說魚肉~是有帶皮的那種喔!魚肉超滑、皮有點Q,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。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,份量超足,兩人分享剛剛好,價格還很可愛喔!

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,口感真的有深度、有層次,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,停不下來!

那魚肉部分,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,而且喔,他們不用裹粉、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,超級實在的!

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,嫩嫩的,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,完美啊!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,我都快醉了~~~

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

★遠東百貨-信義A13店★
📍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


📍營業時間:平日11:00-21:30/假日:11:00-22:00

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HAIBAO

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

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「刁民酸菜魚崇德店」,妳知道嗎,人超多的啦!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,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,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,接近五點才進去喔!

高雄踏輕酸菜魚推薦 》酸菜魚的鮮美之旅:每一口都是享受

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,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!牆上寫的「不當愚民當刁民」和「刁民我驕傲」真的好有個性,感覺很潮很年輕!

當我們坐下來,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,我們就坐在二樓。

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(中盛),真的,當魚端上桌,那個盤子超級美,白底藍字,我馬上拍了好多照!

高雄踏輕酸菜魚推薦 》酸菜魚的鮮美之旅:每一口都是享受

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,所以幾乎都挑掉了!

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

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,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,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、金針菇呢!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,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。最後,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,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!真的是太迷人了啦!✨🍲

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

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,還有魚皮的膠質,酸度也剛剛好。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,像豬肉片、金針菇等,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。

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

 
 

踏輕酸菜魚

刁民酸菜魚

湯底口感

邱家兄弟生態養殖(鱸魚骨)

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

湯色濃白微稠

天然骨膠入湯,濃郁滑順

龍骨湯頭(豬骨)

酸菜來源

新鮮芥菜產地直送

保證純鹽醃酸菜

色澤偏暗綠色,不加黃色素

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

魚肉部位

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

約3~4人份,烏鱧魚片

不裹粉,不用粉漿

去騙重量,堅持不偷斤減兩

烏鱧魚片

配方工法

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、雞心椒、 藤椒、青紅花椒 、調配最佳口感佐料 

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

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、寬粉、木耳金針菇、魚片及花椒油

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,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。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,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,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。

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使得湯底、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。

不過,在多方面的比較後,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,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,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。當然,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,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。

 

臺北踏輕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,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。踏輕酸菜魚,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。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,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。

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,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,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。這不僅僅是一道菜,而是一段故事,一份記憶,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。逢甲踏青酸菜魚推薦

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,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。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,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,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。酸菜魚宵夜推薦

結語,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,更是心靈的慰藉。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,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,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,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。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,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。臺中酸菜魚推薦

紅色的沃土,不滅的記憶。在紅軍長征途經地之一的甘肅省康樂縣景古地區這塊紅色的沃土上,隨處可見曾經蘇維埃政權的遺址、紅軍途經的遺物,處處可聞紅軍打土豪、分錢地、救百姓的故事。 夏日的一天,我踏上了追尋紅色記憶的路途,回味這片紅色沃土的瞬間。在位于縣城“三館一中心”的縣博物館,只見馬家窯、邊家林等古文化彩陶,以及各種牛雕塑、古農具等一應俱全,展現著康樂大地古老文明的歷史痕跡。穿過牛文化展廳,便來到紅軍長征在康樂展廳,紅軍遺留的水壺、水杯、軍餉箱等,映托著艱苦的歲月和不朽的精神;一張張廋弱的西路紅軍戰士照片,呈現出不屈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。這些遠離家鄉、風餐露宿,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獻給新中國解放事業的英烈,令人肅然起敬、精神永垂不朽! 講解員介紹,康樂革命(景古紅色政權)紀念館2011年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“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,2014年被省委宣傳部、武警甘肅總隊列為“首批紅色教育基地”。 走出縣博物館,我來到位于縣城西面的龍頭山革命烈士陵園。在蒼翠的松柏叢中,矗立著一塊革命烈士紀念碑。碑文記述了解放康樂的艱辛和壯舉。碑后是一排排整齊的烈士墓,墓碑上雕刻著紅五星,大多數為無名烈士墓。這些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烈士們,卻將忠骨埋在了這片土地上,與美麗的康樂融為了一體。革命烈士陵園旁邊,便是解放康樂的革命先烈馬福善紀念亭,蒼翠的松柏、翠綠的草木,訴說著烈士的故事。 沿著康冶(康樂——冶力關)公路而行,附城鎮、胭脂鎮山頭那一座座殘差不齊的古碉堡,向行人傾訴著解放戰爭的殘酷。草灘鄉、五戶鄉路邊那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新農村,描繪出小康社會的美好。約40多分鐘,便到建于金代的景古城。殘差不齊的古城墻,歷經千年洗禮,仍無法抹去歷代戰爭之痕跡。離景古城約2里,便是遠近聞名的臨夏回族自治州唯一一處“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---紅軍長征遺址線家樓。 景古地區指景古鎮、蓮麓鎮及五戶鄉,是純漢族聚居區。1936年8月9日,紅二、四方面軍四軍十二師長征到達蓮麓,司令部駐在地寺坪小學,村上設立了兵站。同年8月24日,紅二、四方面軍西北先遣軍長征到達景古城,司令部設在線家樓,政治部設在常家樓(政治部主任劉志堅,解放后被授予中將軍銜),后勤人員駐在孫家樓。 紅軍到達后,在蓮麓拉扎山頭挖了長達3華里的戰壕,至今殘跡猶存。景古城的紅軍修整了國民黨政府為堵截紅軍所筑的6座碉堡,碉堡周圍挖掩體、交通壕,以備應戰。同時,廣泛開展抗日宣傳,動員民眾抗日救國,不當亡國奴。當時,正值夏收季節,紅軍一邊幫助群眾收割莊稼,一邊宣傳政策。紅軍言傳身教的實際行動,揭穿了敵人的反動謊言,解除了群眾懼怕紅軍的顧慮。紅軍休整練兵,建立區、鄉蘇維埃政權,組織成立抗日義勇軍獨立營,打富濟貧,籌集糧款,發動群眾參加紅軍,并打退馬步芳偵察連進攻。當時,在景古地區紅軍有5000余人。1936年9月30日,紅軍全部撤離景古地區。在景古地區的52天,不僅使紅軍得到休整,改善供給,擴大隊伍,而且在群眾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。 “一轉山的蓮花山、紅軍來的路途遠,走過草地過雪山、千辛萬苦不怕難;紅軍家家都住過、為人勤快禮貌多,提水背柴做農活、不吃不喝忘不過”,聽著這首流傳至今的蓮花山花兒,看著線家樓上閃閃發光的紅五星,撫摸蘇維埃政權標語痕跡,目睹室內紅軍用過的遺物,我的思索又回到了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:一支5000多人的紅軍隊伍,身穿舊軍裝、腳踩破草鞋,他們爬雪山、過草地、挖野菜、吃樹皮、飲冰雪,飽嘗了人世間的苦難和險阻。他們血戰萬源城,巧渡金沙江,飛奪瀘定橋,智取臘子口,在“風雨浸衣骨更硬,革命理想高于天”中來到了康樂的景古地區,為這塊水深火熱、貧苦落后的土地帶來了耀眼的光芒。他們風餐露宿,忍饑挨餓,打土豪、分錢糧,救百姓,開義倉……在艱難中播種希望、在黑暗中帶來光明,將紅色的種子播種到康樂的沃土上,燃起革命的火光…… 據介紹,常家樓、孫家樓因改(擴)建或自然災害損毀,不復存在,唯有線家樓保存下來。在線家樓方圓,尚有被群眾稱作“紅軍墳”“紅軍崖”的遺址。1996年以來,州縣撥款10萬元,按照原貌重建線家樓。1996年4月,州委、州政府、臨夏軍分區授予紅軍長征途經景古地區遺址--線家樓為“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,是康樂乃至臨洮、渭源、臨潭等地干部群眾,緬懷革命先烈、重溫革命精神的圣地,先后接待參觀人員1萬多人(次)。 紅色的沃土,不朽的精神。不論是景古紅色政權紀念館,還是紅軍長征途經線家樓,一物一器、一草一木,處處展現著紅軍將士不畏艱辛、頑強不屈、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。 紅色的沃土,寶貴的財富。不管是經久不衰的紅軍花兒,還是英雄后裔的娓娓道來,一歌一詞、一言一語,永遠傳承著紅軍將士勇于奉獻、艱苦奮斗、開拓奮進的精神財富。 紅色的沃土,沖鋒的號角。生活在這片紅色沃土上的我們,更要懷著感恩革命先烈,傳承紅軍精神的情懷,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在精準扶貧的主戰場上揮灑青春和汗水,用社會進步的程度、群眾的幸福指數,建設山水康樂、生態康樂、美麗康樂、幸福康樂,告慰長征途經的紅軍戰士,祭奠沉睡于此的革命英烈。 >>>更多美文:原創散文

在睢地,問睢人何謂睢?答曰:仰目也。這就有意思了——難道說睢人都是矮個子嗎?我仔細觀察,非也。原來,睢地因睢水而得名,地勢低洼倒也是事實。遺憾的是,睢水除了留下一個名字,自身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。先前,睢水乃自黃河引出的一脈支流,水頭在河南開封,至此始大。出睢地睢水蜿蜒流經寧陵、商丘、夏邑、永城,向東湯湯轉入安徽,再轉江蘇注入泗水,最后靜悄悄匯入淮河了。 然而,睢水怎么竟謎一樣沒有了呢?本來是留白,結果白覆蓋了全部。滿眼空空,成了全部的白。一條沒有選擇的水脈,突然間就擁有了全部選擇。從這個意義上看,無也便成了有了。 可以說,睢水造就了睢地。睢水,從來處來,到去處去了。它呈現出詩意、謙卑、溫柔、優雅的氣質。不炫耀,不蠻橫,不索取,不貪婪。它灌溉了萬頃良田,哺育了萬物生長,也帶來了睢地漕運的興盛。 歷史有所記載,但更多的是疏漏。碎片,需要細心地拼接,卻已經無法復原了。 睢地秦時置縣。春秋時期的宋襄公望母臺,唐代的無憂塔至今保存完好。睢地距京一千八百里,廣六十里,袤一百里。兩岸寬闊,沃野數百里。睢人貴五谷而重桑麻,百物茂昌。睢地馬泗河,西瓜栽培歷史悠久,瓜田兩萬畝,數千年來品質不衰。瓜有核桃皮和花貍虎兩個品種,單個瓜重一般十五斤上下,大個的有超過三十斤的。瓜紋明朗,疏密有致。此瓜不昏,不蠢,不嘎,不柴,不面。瓜熟即醒,觸刀即開。瓜瓣翹角分明,切面完整。口渴時,我得以在睢地品嘗,此瓜的確甚好。皮薄、瓤鮮、肉細、沙脆、汁多、甘甜、解渴。吃過好瓜,沒有吃過這么好的瓜。 我問:價錢幾多?答:……問:一個?答:一斤。 好家伙,夠貴的。——我吐吐舌頭。忽然想起睢地詩人蘇金傘的兩句詩:“在太陽的記憶中,這里有最好的早晨。”是的,晨曦下的瓜田里,瓜蔓上分明有眨著眼的露珠,有嘶嘶的蟲鳴,有甜絲絲的空氣,有后生村姑甜美的悄悄話兒。嗯哪,按照自然的邏輯,最好的早晨才能長出最好的瓜呀!馬泗河西瓜,是地球上最好的西瓜嗎?睢人不語,只是笑。 睢水雖然沒了,丟下的湖泊和溝渠卻不計其數。睢地水面闊達一萬畝。濕地灘涂菖蒲、蘆葦瘋長,水里鯉魚、鯽魚、鰱魚、鱔魚居多,也有鱉、泥鰍在淤泥里歡樂。最大的湖叫北湖。除此,還有蘇子湖、濯錦湖、恒山湖、甘菊湖、鳳凰湖等等。溝渠多無名,縱橫有序,水道縈繞,水水相接。 睢地水域有一物,堪稱一奇。曰:苴草豆。苴草是一種水藻,水中常見。然而,生豆的苴草唯睢水的濯錦池及駝崗前水中才有之。別處雖也有苴草,可偏偏不結豆。怪哉。苴草豆生于淤泥中,色白,大如花生豆,形扁而略呈橢圓,味如荸薺。鮮靈靈,脆生生。嚼之,咯吱咯吱咯吱。爽。甚有趣。苴草,睢人也稱嘉草,為一味草藥,主治喉舌瘡爛等病癥。葉苦,無毒。苴草豆怎么取之?答曰:以取藕之法取之。——我不解,瞪大眼睛。在淤泥里只取過泥鰍,沒取過藕呀。聳聳肩,攤攤手。 據說,苴草豆產量甚少,當屬稀罕之物了。 睢地民諺曰:“懶紡棉,勤養蠶,四十五天得繭錢。”睢地土壤、氣候適合種植桑樹。桑葚可食,桑皮、根、葉皆可入藥。桑葉養蠶,蠶絲織錦。匹匹錦緞,薄如蟬翼,輕似云霓。 先秦至宋,睢地桑蠶業最盛,睢人廣植桑樹,大興織錦。距縣城西二十五里,即承匡地,有古桑樹,曰匡桑,蓊蓊郁郁。我來看時,微風拂動,桑葚遍地。——好一幅采桑圖景呀——大人挑著筐去采桑,孩子自告奮勇去爬樹。桑樹不高,節多,枝杈多,手攀腳踩,很容易就上去了。黃鸝鳥,在桑枝上跳躍著,啄食桑果。不時,還翹起尾巴,鳴叫幾聲。孩子順手摘幾粒桑果放進嘴里,紫的是甜,青的是酸。一筐一筐的桑葉采回家,那是蠶寶寶的美食啊。蠶啃桑葉,沙沙沙,像是春天的雨聲。 襄邑(睢地,古代又稱襄邑。因宋襄公而得名)織錦聞名遐邇,當然是有原因的。匡桑蠶絲,色澤光潤鮮艷,細長均勻,有韌性,拉力強大。秦漢年間,匡桑蠶絲就隨襄邑織錦經絲綢之路,運往中亞、中東,最后到達歐洲。襄邑織錦一度影響著世界的絲綢貿易,也一度引領了世界的服裝潮流。 “羅綺朝歌,錦繡襄邑”。錦繡一詞就出自這里,當時朝中官服均由睢地錦繡制作。睢地至今尚有錦繡、錦襄、錦翠、錦衣等地名。濯錦池,今天雖無錦可濯,可從斑駁的石板上泛著的幽光,依稀能辨識出睢人之善織錦者,環池而濯的場景和盛況。 北宋時期,睢人創造了一個繁盛的錦繡時代。錦為絲綢,繡為絲綢上的圖案飾品。二者合一,錦繡便把絲綢提升到了“美物之首”的至尊地位。從此,世界上形成了北宋以來的一種審美范式——就是以錦繡為審美標尺,來觀照、衡量、命名和評價其他事物的美。于是,就有了基于“錦繡”而產生的成語:“衣錦還鄉”“錦上添花”“錦繡年華”“錦繡前程”。 唉,襄邑錦繡的光榮與夢想一去不復返了。 去的去,是因為來的來了。上善若水。睢水曾經是睢地的根本。睢水潤萬物而不爭。然而,睢水雖然好性子,但黃河的脾氣卻是暴躁的,數次洪災水患,沙噴淤漲,吞噬了睢水不說,睢地州府城池連同那個時代也葬身淤泥之下了。 淤泥之下還有什么?忽然想到人生。日子過著過著轟隆一下,就斷了,就沒有日子可過了。人生多少喧囂和熱鬧,都在有一天,成了一縷煙云。生存與毀滅之間,似乎只隔著一片震顫的葉子。 盡管如此,我還是要問一句——睢地因睢水得名,那么睢水因何而得名呢?睢人終未詳其焉。 恰巧,我在睢地時,貴州水族一行三人來睢認祖。其中一老者告訴我,水族,即睢族是也。水,同睢諧音。那老者是專門研究水族的民族學專家。他說,貴州水族至今還流傳著“飲睢水,成睢人”的歌謠。水族其祖為女媧,女媧補天用的是五彩(赤、白、黑、黃、青)石頭,而睢地錦繡恰好也是赤白黑黃青五彩之色。女媧出生地為睢地承匡,就是那個生長古桑樹的地方。據說,女媧姓雎。雎與睢,就像雙胞胎,面相幾乎一樣。可仔細看看,還是有區別的——雎為“且”字旁,睢為“目”字旁。雎是一種很厲害的鳥。女媧補天,首先得變成一只鳥飛上天。當然,這只鳥也能入水抓魚。雎與睢,是多么容易混淆呀。事物的真相就是看起來如此,其實并非如此。——啊呀,我驀然大吃一驚——是不是搞錯了——女媧應該姓睢吧? 如此,睢之源頭及其根脈也就找到了。 不過,隱隱的,我有一種感覺,或許,睢水仍然活著。只是我們看不見。它是以另一種方式活著——活在睢人的血脈里,活在睢人的靈魂和精神中。 睢水留白,這白上卻是錦繡圖景,氣象萬千。 >>>更多美文:生活隨筆

問你指明月, 我知道你對追。 想你要做事, 我等你談戀愛。 >>>更多美文:自創詩

FISF1515CEFE15EWFEF


新北酸菜魚推薦
新竹踏青酸菜魚推薦 》酸菜魚:酸酸甜甜的幸福味道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86ds7x 的頭像
    s86ds7x

    黃冠儒的推薦清單

    s86ds7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